按照市委、市政府高质量发展“十项行动”部署要求,市财政积极创新支持举措,统筹资金支持海河实验室建设,以科技创新支撑引领高质量发展。
强化财政资金保障
市财政局积极筹措资金,支持实验室开展科技攻关、人才引进、研发平台设施建设及实验室运行等工作,并构建了符合实验室科研特点和规律的绩效评价机制,全面提升项目实施成效和资金投入绩效。
在财政资金的支持下,各实验室已自主立项140个项目,取得一系列突破性重大科研成果,申请知识产权55项,孵化初创企业15家,并实现了17项科技成果在天开高教科创园转化。
与此同时,市财政局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推动各实验室建立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参与、金融资本支持”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引导社会资本共同推进实验室建设,推动科技创新与现代金融良性互动循环。累计获得银行授信40余亿元,支持实验室联合企业开展科研和成果产业化,吸引相关企业投入约7000万元。
创新经费支持方式
在加大资金投入的同时,市财政局会同市科技局制定了《海河实验室市级财政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建立以信任为前提的科研管理机制,让科研组织更加自主灵活。赋予实验室和科研团队资金使用管理更大自主权,创新财政科研经费支持方式,采用“包干制+负面清单”管理模式,由项目负责人根据实际需要自主决定使用,可重点围绕产业发展需求,自主布局重点科研项目,自主组建科研团队,自主调整研究方案和技术路线,为科研活动提供了更有利的环境。
为确保高层次人才顺利引进,市财政局单独在实验室专项资金中设置人才与团队发展项目,支持实验室对领军人才和团队核心人员采取一项一策、年薪制、协议约定工作报酬等多种方式的灵活引才政策。通过实行市场化、“双聘”等用人方式,实验室已集聚了一批活跃在国际学术前沿的战略科学家、学科领军人和科研创新团队。目前,各实验室已汇集两院院士74位,国家杰青等高端人才超300人,国家级人才团队182个,6家海河实验室已全部获批博士后工作平台,引进国内外博士30人,为实验室科研创新提供了有力保障。
提升“自我造血”功能
为提升实验室“自我造血”功能和成果转化反哺能力,市财政不断推动“从1到N”的成果转化,大力支持开展面向产业和应用类科研项目,并对利用财政资金形成的职务科技成果,赋予了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收益留归实验室使用并自主进行分配,进一步调动了科研人员积极性,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
目前,现代中医药海河实验室研发的三七总皂苷眼用凝胶科研成果已实现转化,进行技术转让获得直接收入700万元。脑机海河实验室研发的人工神经康复机器人系统“神工—神机”,在多家三甲医院实现应用。信创海河实验室与相关公司联合发布了国内首个桌面顶级开源操作系统社区openKylin(开放麒麟)。合成生物学海河实验室支持二氧化碳人工合成淀粉工程化测试,提高了综合酶活性3倍。物创海河实验室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新型手性分子合成途径的重大成果,有望破解医药领域关键手性药物规模化制备难题。细胞生态海河实验室全资成立平台运营公司,下设3家子公司分别对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平台、孵化器以及供应链进行市场化运营。
市财政局方面表示,接下来将继续支持海河实验室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进“从0到1”的原始创新和“从1到N”的成果转化,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共有条评论 网友评论